Search

{{ 拾. 隨筆 }}_01

【美濃印象】

2018年盛...

  • Share this:

{{ 拾. 隨筆 }}_01

【美濃印象】

2018年盛夏八月,林生祥先生完成了在紐約中央公園的『夏日舞台音樂祭 - 臺灣之夜』後,帶著他的『生祥樂隊』,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--- 高雄美濃,在自己青澀時期的母校『美濃國中』,演完他『出道二十年音樂會 - 唱南方』的最後一站。

如果你有注意過由『山下民謠有限公司』在2018年5月之前所公佈的官方訊息 (https://foothillsfolk.kktix.cc/events/ecefd102 ),其實裡面是沒有任何關於這一場在八月的音樂演出活動資訊的;而如果你在2018年8月4號真的有走進這一場在美濃國中的音樂會,你就會知道,這甚至是一場沒有訂定入場門票價格的活動。

『這是要回饋給鄉親的音樂會』--- 生祥這樣說的。

我不禁開始認真想:『有多少原創型的音樂人,能帶著自己的音樂,離開過臺灣、在世界的其他地方放聲唱過,然後還能把自己的音樂帶回了故鄉?』

有!不多!生祥是一位,謝銘祐是一位;而這兩位同時都是自己母語音樂的代表,他們的創作都充滿了故鄉土壤的氣息,他們的衣著、言行舉止,都充滿了故鄉的人情風味,在沒有任何花俏的操弄手段之下,他們非常自然地代表了自己的文化。

那種『自然』,就是一種走在高雄美濃、或是台南安平的市街上,好像大家都認識大家的熟悉,一種雙腳踏在實地上的安全感,一種『不然…還應該要怎樣嗎?』的理所當然。

他們理所當然地寫出了生活中的流光,看的是歲月裡悠長綿延的生動,說的是生命中無可代換的價值;他們的作品是寫給『人』來感受的,而不是給『市場』譁眾取寵、聲光娛樂用的。

他們做出了選擇,所以得要忍受很久的孤寂;他們得要在那樣的孤寂中,還繼續堅持自己所選擇的,一直到他們所堅信的事物,感動了後來的追隨者 --- 只是後來的追隨者,永遠也無法真的看到他們堅持的背後所曾經付出的。

但,故鄉的土地知道,故鄉的人們知道,他們知道了也不會多說什麼,就是大家一起日復一日地在各自的田裡繼續栽作著,跟著老天爺日出日落地生活著。

春耕,夏耘,秋收,冬藏。

所以8月4日那一晚在美濃國中的音樂演出,真的帶給我非常屈指可數而特殊的感動 --- 那完全不是誰誰誰辦在小巨蛋的浮誇喧鬧,而是鄉親們一起來為自己的子弟『高興』、『歡喜』的節慶。

一種在這片土地辛勤耕耘之後,得到『收穫』的歡愉,一種大自然所帶來的『自然』。

然後,這就會變成一種『人的文化』,不再受到任何商業規則的宰制,而是『只要這片土地在,我就在』的自然,然後,這就成為了一種怡然自得的自信。

我衷心地期許:這,就是臺灣應該要的。

『音樂,是人的表現』,而『人』,是故鄉土地的體現。在生祥邀我來美濃一同演出之前,我沒有在這個城鎮生活過;而短短三天的行程,看似也沒能深入瞭解這片土地。但這片土地所孕育的子弟會為她說話,她涵養出了林生祥先生這樣的音樂家,我因此而能知道這般安靜而堅毅、自然而不做作的她。

這是我的美濃印象,我很榮幸曾經能因為音樂而造訪過美麗的她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View all posts